李志:从"B哥"到独立音乐的真实之声
李志:从"B哥"到独立音乐的真实之声
李志,被称为"B哥",这个称号的由来与你所猜测的"B"含义一致。据说,他最初的网络昵称就是"BB",而他的豆瓣ID也简洁明了地只有一个字——"逼"。他本人的个性,正如这个称号所示,独特且直接。
在筹备发行首张专辑的时候,李志求助于朋友,从大量的旧歌曲中随意挑选了几首,制作成小样。他曾说过:"如果有一天我离世了,至少人们会知道我曾经创作过,这就是我存在过的证明。"
这张专辑耗费了他5000元和一个月的时间。李志独自完成了吉他和部分键盘的演奏,演唱部分也是他自己完成的,没有其他的乐手,其他声部则是通过电脑制作。录制完成后,他刻录了200张光盘,找朋友设计封面,自己动手打印、裁剪并装盒。然后,他将这些专辑放在售卖打口碟的小店里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与朋友们发生过争执。他认为这张专辑的质量并不高,甚至不想署名。最终妥协的结果是,他以"BB"的名义署名,这也是他被称为"逼哥"和"李逼"的起源。这张专辑后来被命名为《被禁忌的游戏》。
李志被称为"B哥",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他的直率和固执。早年他在现场演出时,常常一唱就是四五个小时,歌词中充满了粗俗的词汇,但却营造出一种草根文化的狂欢氛围。
李志在网络上的口碑往往与其易怒的性格有关。他认为自己的观点只是常识,因此很难容忍愚蠢的行为。然而,网络上的讨论往往难以得出严肃的结论,要么不了了之,要么转向对他私德的八卦,从而加深他的负面形象。
尽管如此,李志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理性至上的人,他坚信那些朴素的道理,并懂得权衡利弊。他声称自己的许多观点从未改变,只是有所调整。他曾经多次表达的观点无人理睬,而现在却时常能引发广泛的讨论。
许多人喜欢李志,是因为他的直言不讳和不做作。他的歌词或许有些粗糙,但都充满力量和真实性。对于独立音乐的听众来说,锐利的快刀往往比甜蜜的毒糖更受欢迎。
然而,李志的现场表演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狂放。那个在杭州巡演中近乎疯狂地演绎《千年等一回》的李志,也许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并非因为他胆怯,而是因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诉求和积淀。你不能期待一个中年大叔总是给你带来二十岁年轻人的情感体验。
就像他不再演唱《梵高先生》一样,因为他无法找回当初创作和演唱这首歌时的状态。他深爱着《梵高先生》,因此不愿意破坏这件令他自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