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画幅与非全幅相机的区别详解

更新时间:2024-01-18 16:19:08 来源:网友整理

全画幅与非全幅相机的区别详解

在数码单反相机的时代,全画幅相机和非全幅相机是两个常见的术语。那么,什么是全画幅相机?什么又是非全幅相机呢?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两者的区别。

全画幅与非全幅相机的区别详解

全画幅相机和非全幅相机的区分主要依据其内部的关键部件——感光元件CMOS。作为数码相机中决定画质的重要因素,CMOS的作用至关重要。

全画幅数码相机的概念来源于其感光元件CMOS与传统35mm胶片相机的胶片尺寸的比较。如果CMOS的尺寸与35mm胶片相同,那么这款数码单反相机就被视为全画幅相机。而小于35mm胶片尺寸的CMOS则被称为非全幅相机,其中包括APS-H画幅和APS-C画幅两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非全幅相机主要是APS-C画幅,而APS-H画幅相对较少。

全画幅相机和非全幅相机虽然名称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CMOS比非全幅的APS-C画幅CMOS面积大2倍以上。因此,在相同像素的情况下,全画幅相机的单个像素点更大,且像素点之间的间隙也较大,这有助于减少像素点之间的电磁干扰。同时,由于CMOS面积不变,全画幅相机可以集成更多的有效像素点,从而具备更高的像素优势,保证了优秀的画质表现。

其次,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全画幅相机与35mm胶片的面积相同,因此无需考虑镜头焦距问题,能够捕捉到广角镜头本身的视角。然而,APS-C画幅相机由于CMOS传感器较小,需要乘以1.6的焦距转换系数,导致广角端焦距的损失。例如,16-35mm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能拍摄的16mm广角视角,在APS-C画幅相机上就只有25mm了。在拍摄风光或多人合影时,全画幅相机的视角优势尤为明显,能够容纳更多的景物。

画幅大小的不同还会影响焦距和景深虚化效果。在相同条件下,非全幅相机需要缩短焦距以保持广阔的视角,这会导致景深变深,减少背景虚化效果。而全画幅相机可以使用镜头本身的焦距,并且更大的图像感应器对光线的控制更好,能够更理想地对背景进行虚化,从而突出被摄主体,增强照片的视觉效果。

此外,全画幅和非全幅相机在噪点控制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全画幅相机的CMOS面积较大,因此单个像素点的面积也更大。在弱光条件下,全画幅相机能够接收到的有效信号更多,能更好地抑制噪声的产生,从而得到更为纯净、层次更为丰富的画面。

编辑观点:

全画幅相机与非全幅相机相比,在成像质量、镜头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全画幅相机凭借其良好的成像、出色的降噪、更大的曝光宽容度等优点,更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如果希望在摄影技术上有所提升,选择全画幅相机将为您的拍摄带来更多便利。

理解全幅与半幅单反相机的区别

全画幅(全幅)和半画幅(半幅)指的是相机成像部件CMOS(或CCD)的大小不同。全幅机使用与光学135相机胶片成像大小相同的36×24mm CMOS,标识为FX;而半幅机则使用长宽比为3:2(24.9×16.6mm)的CMOS,简称APS-C画幅,标识为DX。值得注意的是,佳能和尼康的APS-C画幅大小有所不同:佳能为22.3*14.9mm,尼康为23.5*15.7mm。

因此,一只全幅机的50mm镜头,在佳能DX机上等效焦距为50×1.6=80mm,而在尼康DX机上等效焦距为50×1.5=75mm。

在性能方面,全幅相机相比半幅相机具有高感优越、色彩还原佳、像素高、成像质量好、背景虚化好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