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的故事 站错了队却不及时抽身
杨修之死的故事,其实并非演义里因“鸡肋”言论扰乱军心那么简单,具体的罪名裴松之在评注《三国志》时引用了《典略》中的说法:
“公以修前后泄露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
意思是说杨修曾经泄露机密,还结交诸侯,这种事情是曹操难以容忍的,便将其杀死了。
杨修结交的侯可不是一般的侯,因为在那个乱世,哪个大臣不会结交一两个军阀侯爷,以期给自己留后路。史学界普遍认为,所谓杨修“交关内侯”,交的是临淄侯曹植。

而此时曹丕已经被曹操指定为未来继承人,你杨修却还私自结交曹植,并且是曹植阵营的主要谋士,曹操非常忌惮这件事的。原因是怕自己死后曹植有杨修这样得力的搅屎棍子,把曹家给搅和分裂了,所以防患于未然,在自己死前把杨修先带走了。
其实杨修一开始选择拥护曹植倒是没什么,但他坏就坏在发现曹植失势了,还一条道走到黑继续拥护,这不是作死么?
杨修和曹操有过一段“蜜月期”,刚刚入仕便做了曹操的署仓主薄。在任期间,杨修工作有条有理,深受曹操的赏识,一度成了曹家班的红人。
杨修的才华更是让才华横溢的曹植注意到了,杨修也早就对曹植的文采推崇备至,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成了亲密战友。
曹操对此也喜闻乐见,毕竟此时的曹植还是他的接班人之一,如果一旦曹植上位,有个杨修这样的得力助手也是不错的。
但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的毛病屡屡让曹操感到了失望,比如他酒驾“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让曹植带兵救援,却发现他正大醉不醒。
几件事下来,让曹操对曹植彻底死了心,疏远了曹植,将其从继承人的候选人名单中划去。

聪明如杨修,也应该知道此时该怎么做,就是赶紧和曹植划清界限,但是此时与曹植所谓的情义让杨修并没有这样做,于是曹操对曹植的失望之后,也对杨修彻底失望了,甚至有些迁怒于他。
除此之外,其实杨修的身份也让他难逃一死。《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记载:
“太祖既虑始终之变,以杨脩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脩”。
有才策但是站错了队,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这个“袁氏之甥”指的是杨修的舅舅正是曹家的对头之一:袁术。
其实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因为此时袁术都已经死了十来年了,就算杨修是他亲外甥,也不至于抱着这么一个冢中枯骨找机会不放。
让曹操忌惮的,其实是杨修的另一层出身: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从东汉杨震开始,就在朝中地位显赫,杨家也是四世三公的望族,杨修的父亲是太尉杨彪。
弘农杨氏普遍的政治观点是:拥汉不拥曹。
当然了,从杨修和曹植的亲密关系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杨修这个人和家族政治观点是有出入的,他是曹植的坚定拥护者,也是曹氏的拥护者之一了,所以这一点我认为他是有点冤枉的。

但曹操对不坚定拥护曹家的人是非常决绝的,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比如孔融,比如曾经的谋士荀彧,都难逃被杀的命运。也许正是弘农杨氏给他留下的不拥护自己的印象,也坚定了曹操对杨修下手。
一是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却不及时抽身,二是身份敏感惹来曹操的猜忌,两者互相作用下最终导致了杨修难逃被杀的命运。
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文章杨修之死中讲述三件事情促使曹操杀死他!1.一盒酥这件事,曹操应该是觉得酥特别好吃,意犹未尽写下了三个字。但是杨修借着小聪明把酥给分吃了!曹操问明原因后没有责备反而还夸了杨修的聪明,但心里开始讨厌他了!2.在选择接班人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有牵扯出了杨修,曹操本来是考验儿子们的,他这么斜插一杠,使得曹操恼羞成怒了!3.最后一件就是扰乱军心了,曹操看到鸡汤说鸡肋之事,撤与战还在两可之中。结果,他在军中一散布,军心都不稳了,不撤军也不行了!三件事如果定罪的话都是死罪!所以说杨修死的也不冤枉!
总结一下:杨修聪明吗?不聪明!老话说的好:看透不说透!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杨修被杀,其实在演义里和正史是不一样的!
但是终究跑不出那么几个原因!
史书上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无论是三国志,还是演义,野史,都很清楚的显示杨修是个极聪明的一个人,然而爱惜人才的曹操为什么会杀他呢?
一,身世敏感。
杨修的老家在当时可以说是风光无比,威名赫赫的弘农杨氏。
三国时代,牛掰的人物多了去里,四世三公的袁绍,就经常出来抢镜,可是和这杨家一比还是差点,人家先祖杨震,就是说出“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牛人,杨震官拜太尉,而他儿子,孙子,重孙子杨彪都是 太尉。所以人家是四世太尉。至于杨修更是杨彪的儿子,都是官五代了,谁能和他比,而且他还是袁术的外孙。就身世而言,树大招风,再当时他的身份太敏感,你看比他们弱一点的袁家,更何况是更胜一筹的杨家,这一点生性多疑的曹操肯定不会太放心。曹操心里该杀指数一星!
二,才华横溢,锋芒太露
出身富贵又是官五代,估计杨修本人的遗传基因又好,连眼高于顶的祢衡都要赞一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于是给曹操当个小小的秘书还不是手到擒来,不过正是这一点让曹操发现他,太精明,太会揣摩人心。所以有了以后著名的“鸡肋”事件。你猜就猜出来呗,还到处显摆,那个领导喜欢这样的秘书啊!该杀指数二星!
三,铁粉曹植。
当才华横溢的杨修遇到比他小十五岁,而且文学水平才高八斗,横竖几百年都是最牛的存在的曹植时,我们的杨修直接变成了小迷妹,墙都不服就扶你,等到曹植和曹丕争夺王位的时候,肯定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曹植身后,当时正是给曹操当秘书的杨修,把他猜测人心的手段那是发挥的淋漓,回去告诉曹植,几次三番的神奇操作,使得曹操还真动里扶立曹植的念头,可他忘了他的老板是多么多疑。该杀指数三星!
四,多疑的曹操
曹操多疑,天下文明,通过几次事件,曹操估计都开始怀疑曹植和曹丕到底谁是自己亲生的了。于是老曹就派人暗中调查清楚了,聪明的曹植背后的“枪手”杨修!于是我们的老曹,就挂不住了,自古皇子夺嫡都是这些大佬们禁忌,可以参与,但是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作弊啊!所以曹植,出局!该杀指数四星!
最后老曹怕他死之前,不放心杨修会教坏曹植与曹丕争权夺位,史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太祖积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该杀指数五星!
通过以上的该杀指数满星指数,杨修犯了太多的曹操忌讳,立储之争,出身不好,锋芒太盛。到底什么是杨修的死因,只有千年前的曹操自己知道!但是杨修最大的悲哀就是在于他能读懂曹操的心理,却读不懂,曹操的性格和脾气,又不会收敛自己。可年少的杨修还不懂!杨修死前,杨修对家人说,曹操早有杀我之心,按照我的推断,他能把我留到今天才动手已经是格外开恩,出乎预料了。
建安24年,杨修死后一百多天,曹操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