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什么意思 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
丧偶式育儿什么意思,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
丧偶式育儿想必是很多宝妈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或是即将经历的生活方式,面对宛如大龄巨婴从来不分担家务,也不承担照顾宝宝责任,好像孩子就是自己生自己养,顺便家里还养了一个超大龄巨婴,偶尔还指手画脚。
而我,现在正在经历着这种丧偶式的育儿
背景:1、孩子一岁零二个月
2、老公在外地
3、地点:我家
4、成员:我、孩子、我妈(农村,在厂里上班,没有什么周末)
所以,家里基本上就孩子我俩
我之前的工作由于没有合适的人交接,一直干到上个月,在家里继续工作,这期间我每天就是忙孩子,忙工作、洗衣服、做饭......,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没有睡过一个懒觉,对于家里有个高需求的宝宝,很难想象自己是一个什么状态,有时候一下子就会爆发,感觉要炸掉了哈,其实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过会就好了,孩子调皮,没有办法,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当妈的都知道。这一年就感冒了一次,连生病的权利都没有,孩子半岁的时候,两只手腕都是腱鞘炎,半夜都动不了,经常会疼醒,都是抱孩子累的,不过后来孩子大一点就好了,吃饭这个就不说了,反正吧,一个人带孩子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我老公,在外地,我们原来在一个城市,生孩子,我才回来的。孩子有几次感冒,自己一个人带着去的医院(没在我家,有时候要回市里给孩子打疫苗,一般会住一段时间)有次孩子睡着,抱着排队拿药,差不多有半小时......有时候视频,孩子把玩具放到嘴里吃着玩,小孩子嘛,都喜欢把手里拿的东西放嘴里咬着玩,说你看她吃的什么,赶紧拿出来,我自己看着呢,难道我不知道,玩具而已,又不是什么尖的,有害的,搞得我看不好孩子一样,越是离得远,越是想要指挥一下,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没法举例子,只是想说,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
以上只是想吐槽一下
虽然我正在经历着丧偶式育儿,其实我们可以安于当下,孩子便会快乐成长。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何必让自己那么累呢?自己的心情很重要,至少我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很高兴。我养孩子的策略,和我的家庭生活方式一样重要,不要对自己做事的方式产生负疚感,也不要受他人看法的影响。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更加放松,心情好了,不用去管是不是丧偶式育儿,你的心情好了,孩子才会快快乐乐的成长,最后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如果,一年轻少妇感叹道,丧偶式婚姻真不幸,老一辈肯定会安慰她,劝解她,看开点。
说道丧偶,会给人很不幸的体验和感受,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丧偶”一词,却别有新意。
因为它不意味着另一半生命的逝去,而意味着在精神共鸣上,在婚姻家庭中,另一半责任的缺失,不到位。
比如,“丧偶式婚姻”的意思是有那个人和没有那个人其实是一样的,这样的婚姻还不如一个人单身来的自在。
比如,今日我们的主体——丧偶式育儿,意思是,对于孩子教育来说,那个人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缺失,好像孩子是个单亲家庭似的。
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家庭的“悲剧”。
对于现代社会丧偶式育儿中缺失的对象来说,一般以爸爸居多。原因自不必多解释,简单列举几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男子在家庭教育中一般扮演和蔼慈祥的角色,男性成长缓慢,很难迅速融入做父亲的角色中,男性很不擅长处理繁琐的家庭事务和与孩子的矛盾等原因都是造成育儿重任落入母亲肩头的原因,也是丧偶式育儿的罪魁祸首。
如何面对丧偶式育儿,如何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父母双方都参与进来,成了家庭中育儿主力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多组家庭的对比发现,在育儿问题上,尤其是儿童启蒙阶段的教育问题上,父亲确实对孩子的教育付出比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
毕竟,面对混乱的家庭卫生和顽皮的孩子,母亲脾气再好,也很容易会爆发小宇宙。而男性在这方面的关注就比较少,或者换个说法,很多男性即使看到家中乱的不成样子,但似乎也感觉没什么异样,该做什么还做什么。那么,当牵涉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时,这些家庭中的外部环境就很难会影响到父亲。当母亲脾气上来的时候,就是父亲出手解决孩子的时候。、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父亲并不完全是那个被丧偶者,只不过,更多的,或者是大部分时间,都是母亲在操作着孩子的教育而已。
那么,如何面对丧偶式育儿呢?
首先要搞清楚,丧偶式育儿是谁的错?
是男性的不做为?还是女性的包揽一切?
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丧偶式婚姻方面。追根究底,那就是女性的主动了。
因为女性的主动,男性可以理所当然的享受现有的一切;因为女性看不惯男性做事的方法,所以不愿意让男性插手孩子的教育;因为女性强大的母爱泛滥,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不负责任的教育。种种原因,造成男性乐的撒手不管,或者是有心无力,无法干预孩子的教育,逐渐在孩子的教育中消失。
所以,找到了这个原因,女性朋友们可以对比一下,如果真的是这个因素的话,为了面对丧偶式育儿,你可以尝试放手,让男性试着与孩子相处,教育孩子明事理并成长。
得到父母双方共同教育的孩子,更容易获得男女双方共同的优点和处事风格,更容易理解感性和理性的知识体系,更容易感受到家庭的和谐和温暖。对孩子来说,益处多多。
在此基础上,夫妻双方可以针对各自的脾性和特点,来制定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相关细则。首先,要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处事风格,进行教育工作的分工。比如,擅长说理的,负责给孩子讲道理,擅长学习的,负责给孩子辅导功课。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情况,夫妻双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站在统一战线上,不能夫妻双方自己内部出了问题,让孩子看笑话。
当然,这个统一战线和原则必须是双方都同意的,不能是违心的。通过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孩子尽少的看到家庭矛盾,尽少的不去制造家庭矛盾,更好的遵从正确的教育理念,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讲究卫生的时候,就讲究卫生,该独立的时候就得独立,不能依赖父母中一方,让其成为自己的避风港。因为,当父母觉得孩子需要独立的时候,需要独自到一个房间睡觉的时候,父母的意见是统一的,而不会出现,爸爸同意,妈妈不同意的情况,不给孩子可趁之机。
最后的最后,科学的教育方式要与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相结合。
我们从书本上,网络上看到很多教育专家,育儿专家的教育理念如何讲科学育儿,这些观点可以实践,但最重要的还是看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在和妈妈一起的时候,教育效果更明显的话,显然妈妈会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力,这个时候,丧偶式育儿的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了,因为这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做出的选择,爸爸们也别以为没自己啥事,你们可以在周边打辅助,或者帮妈妈们做做家务,分担一下,毕竟,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也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家庭教育,科学育儿,同样需要夫妻双方天衣无缝的配合。
这才是婚姻家庭,不易出现悲剧的最佳方式。
用丧偶式育儿来评价夫妻一方缺席孩子的教育,有点一竹杆打翻一船人了,网上不是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抱着砖陪不了你,陪着你养不了你这就是成年人的生活,现在中国的留守儿童还很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想陪伴孩子吗?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他们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你怎么去看待这些人?有点扯远了,为什么会说这个问题因为我从怀孕到到宝宝现在一周岁了,都是自己带在娘家住父母帮忙带,宝宝的父亲不管吗当然不是,他要工作而且是在外地,要为我娘俩的生活有保障,他也不想缺席宝宝的成长,我怀孕时尽量抽时间回来陪我产检,宝宝出生后只要他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基本都是他的,事无巨细能做的他都会做,在宝宝的问题上我们都商量有意见不同的时候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也不会说吵架,所以我也没什么好报怨的,传统观念多数家庭都是妈妈带孩子,就算不是全职妈妈宝宝对妈妈的依赖也多过父亲,导致父亲在育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缺席,丧偶式的父亲对孩子成长不管,不教,不陪伴跟孩子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老婆的心里是个活死人,这种人都比较自私他眼里只有他自己,炸尸的育儿更可怕,平时孩子的一切他都不管,在孩子哭闹时还指责你没有把孩子带好,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对于这类人我觉得当事人不需要忍受更加不要因为孩子去迁就,找个合适的时间好好谈一谈,如若对方不理解你可以让他在家带孩子你去上班,让他体验一下自己的处境,总归一句话宝妈对另一半都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要为难自己只有你过得好,才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